ISEC课程模式的要点和启示
ISEC课程(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针对国内本科院校提供的系列教育国际化支持方案的启动项目。该项目采用国际教学标准和我校教学标准相结合的教学大纲,采取学生自愿选择的培养模式,一种是国内、外结合的完成ISEC课程学习,可取得国外学校的学位证书和我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一种是国内完成ISEC课程学习,可取得我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教育系张玉老师参加了暑期的ISEC课程项目培训,以下是张玉老师的培训心得汇报及全系教师关于该课程启示的研讨。
要点部分
一、重视通识教育
ISEC课程非常重视通识教育,传统的欧洲中世纪的“七艺”(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数学、几何、音乐、天文学)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是通识教育的核心体现,现在美国的牛津和剑桥等学校依然在开展基于“七艺”的通识教育,而我们的“六艺”却大部分流失,当然这与时代背景和知识演变有关,但我国对通识教育的重视不够也是事实。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培训中,董夔教授以“Creation is at the heart of humanity. We are born to creat”(人人天生都是艺术家)开篇讲解了中美教育的差异,而叶锦武教授也在培训中特别谈到了学生交流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提出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社会接触交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国际化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倡明辨性的教学思维,而我国教育理念与国际是一致的,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ISEC课程的核心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只起引领作用。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培养,为学生创建一种更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
三、全过程的考核方式
考核和评估是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但是我们历来的考核方式倚重于考试,占70-80%的比例,而ISEC课程考核中没有exam,只有assignment,即使有考试,比例也不会高于40%,主要是以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论文、平时作业和练习等为考核内容。
四、重视逻辑说理
教学是一个教师内化知识再设计展现的过程。讲道理是教师的家常便饭。如何有理有逻辑地讲道理?这是此次改革汇报的又一亮点。尤其是理论说教性质的课程,怎样在教师的思维逻辑设计之下讲清楚、讲明白道理——让学生明理,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足功夫。
启示部分
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也是最重要的一层。胜任幼儿教师对其基本知识和技能(弹、唱、跳、画、做、讲等)要求比较全面和丰富,而这些必备知识和技能以及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教学内容就是学前教育专业通识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加强通识教育施行,但愿从学前教育开始,引起全民对通识教育广泛的重视。
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解,我们的教师理念已经具备,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把理念转化为实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主动性。此外,各任课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对于考核方式的讨论,适逢我校正在全面开展课程多元考核改革工作,这次交流为我系课程考核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平台,激发了教师们对于考核改革的深入研讨(各教研室都针对考试改革计划进行专门研讨),进一步促使我系的多元考核改革工作趋于完善。最后大家取得的共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评估和考核的目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考试中不要伤害学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并且让学生适当的学会自我评价和评估,以促进整体素质的提升。
作为高校教师,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必备的素养之一,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思维展开的过程,良好的思维是教学成功的基石,思维能力的提高既是高校教师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是高校教师应该首先确立的奋斗目标。